驗收!基于CIM的城市體檢評估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
發布日期:
2023-02-01

瀏覽次數:

日前,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委托,組織專家組對由國地科技牽頭承擔,藍圖信息等單位參與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0年科學技術計劃項目——基于CIM的城市體檢評估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進行驗收。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信息處主持會議。

會上,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成果匯報并審閱相關資料,經質詢與討論,一致認為:項目已完成計劃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和實施內容,符合考核指標要求。成果已在湖南、廣東、安徽等相關省市得到實踐應用,社會經濟效益明顯,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和推廣應用價值,同意項目通過驗收。

??

圍繞基于CIM城市體檢的需求,開展了相關數據采集與分析、指標體系研究和平臺搭建等工作,形成1套數據集、1套指標體系、1個體檢平臺以及評估報告、項目庫、專著、發明專利等多項研究成果,并在3個典型市縣開展了示范應用。

?

項目構建了1-2-3-4建設體系。即形成1監測體檢預警診斷治療復查再監測全周期治理閉環,實現時間、空間2個維度的延伸和傳導,圍繞自然本底、城市運行、人本空間3大城市體檢主體,構建街道社區4級體檢層次,相關技術成果促進了城市體檢定性決策定量決策轉變,有助于完善城市體檢評估體系,多維度感知城市運行狀態,支撐城市的智慧化規劃和精細化管理,推進診治“城市病”走向精準施策。


?主要創新點


一是推進城市體檢評估由二維向全方位、二三維一體化轉變。結合CIM平臺對城市體檢要素的數字化表達、可視化呈現以及多源數據融合等優勢,研發基于多源異構城市大數據融合技術方法,突破現有數據時空精度難以滿足體檢評估需求的難題,為城市體檢多要素動態感知與智能監測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
?

二是提升城市體檢評估的專題化和全周期管理能力。針對城市體檢評估的指標體系傳導能力不足、計算模型復雜、專題化程度不夠等問題,構建多層級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和專項模型,搭載指標模型動態管理引擎,以提升城市健康診斷的專題化、整體性水平,基于治理實施的項目管理和整改跟蹤等功能研發,形成“治理成效”實施監督能力,推進城市體檢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周期治理轉變。


三是助力提高城市體檢評估的定量化、可視化。研發基于CIM的城市體檢平臺構建技術,改善以往傳統體檢評估工作不夠直觀、不夠量化、不夠精細等問題,支持開展對象的變化特征動態表達,實現對城市體檢數據、指標和分析評價等的多維可視化和聯動分析,促進城市體檢從“定性決策”到“定量決策”轉變,助力城市體檢評估工作更加高效。?


接下來,項目團隊將進一步總結項目經驗,結合專家意見,深化科技研究,夯實技術支撐體系,聚焦關鍵問題,推進平臺迭代更新,充分發揮城市體檢評估平臺對城市運行狀況從“監測—體檢—預警—診斷—治療—復查—再監測”的全周期治理閉環的支撐作用。同時,推進CIM建設成果與城市體檢評估工作深度融合,從數據采集融合和治理更新、三維分析等關鍵技術深化應用,以及市—區—街道—社區城市體檢評估框架的構建和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,促進城市體檢工作高質量發展,輔助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水平。